曾參與馬尼拉人質事件的法醫 走遍馬尼拉尋找乾冰防遺體變壞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8/06/26 18:1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3

分享:

分享:

衛生署法醫科高級醫生藍偉文曾處理馬尼拉人質事件解剖調查。

法醫這份工作,非人人都可承受。面對一具又一具待尋求真相的遺體,法醫能做到就是幫他們找出真正死因,討回公道。衛生署法醫科高級醫生藍偉文曾處理大大小小令人震驚又心疼的個案,包括1996年嘉利大廈大火、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等,每個個案都非常深刻。

衛生署法醫科高級醫生藍偉文。(黃建輝攝)

現於富山公眾殮房工作的藍偉文醫生於1995年加入法醫科,為現時本港14位法醫其中之一。入行23年來處理過不少轟動案件,包括馬尼拉人質事件。事件中,藍醫生為唯一被港府派往當地的法醫。回想整件事,藍醫生說只有一個字:「快!」

整件事發生得十分快,本來我還在家中看新聞,然後出街吃飯,接著便已經開槍,我都意想不到!還想著應該只是威嚇而已,沒事的…但事情就是發生了。

藍醫生表示事情發生後,衛生署的反應非常快,當時尚未回到家中就已接到「老闆」的來電說:「你準備過去(菲律賓)吧!」於是當晚便乘搭凌晨航班飛往馬尼拉。他指出,上司給他的指引很清晰──盡量看當地的解剖調查,因為事件始終發生於其他國家,當地有權不讓香港醫生參與調查:

大家都知未必一定得,始終是別人的國家,他們有管轄權,亦有自己的醫生調查事件。

解剖不是比武

藍醫生最後仍被允許到菲律賓國家實驗室,觀看數個解剖調查,並協助家屬運遺體回港,他曾向家屬承諾:

咁多位放心,8個朋友(遺體),我一定全部幫你們帶回香港。

解剖室。(黃建輝攝)

藍法醫沒有在菲律賓參與解剖,最後只留待回港後再復檢。他認為,任何地方的解剖,其調查目的都是希望取得資訊,解剖不是比武,所以不能說哪方的技術會更好,

縱使我們得到的資料或與菲律賓方有出入,但最重要是大家取得證據,讓法庭評論。

不過他提及,如不是第一手解剖,驗屍結果或多或少會受影響,例如彈道痕跡打開後,基本上已無法再還原初始狀況。

為找乾冰走遍馬尼拉

說到最印象深刻,他直言是當地的殯儀公司的環境惡劣,因為當地殯儀公司沒有冷藏庫,要不做防腐,要不就是盡早埋掉屍體。當時他與入境處職員走遍了馬尼拉尋找乾冰,防止屍體變壞。

當時8具遺體被分送3個不同的殮房,位置尤如香港、九龍、新界,我們的人手又不足,人生路不熟,在馬尼拉不停「轉」。

結果最後還是找不到乾冰,唯有將遺體放在陰涼地方,導致遺體有少許變壞。

法醫的成功感

法醫常用解剖用具。(黃建輝攝)

除了轟動全港的馬尼拉人質事件,藍醫生又提到入行多年來較有成功感的個案。藍醫生曾經處理一宗轟動全港的槍殺案,其難度在於要判斷死者中槍位置的先後次序。

當時死者身上有數個子彈孔,要說出哪裏先中槍、哪裏後中槍,死者是什麼狀態,是有難度的。

案件更請來各方面專家,甚至聯邦調查局(FBI)提供意見。最後事件水落石出,藍醫生回想自己作的評論,覺得也與真相相近,「中了約8成」,所以頗有成功感。

除了上述的槍殺案,由於香港大型災難都由香港全個法醫科的醫生進行解剖,藍醫生都處理過1996年嘉利大廈大火。他指處理火災案件最重要是幫死者尋回身份,因為遺體被燒,或難以辦認,香港法醫最後能在短時間內,核對近99%死者的身份,尚算成功。

無法代入家屬感受

處理過無數宗案件,可能大家都想知道法醫經常面對生離死別有什麼感受。但藍醫生認為,作為一名法醫,是無法代入和承擔家人的悲傷。

家屬與死者可能認識了20、30年,而我只是接觸了死者約10至20分鐘。雖然我可以體會你失去死者的感受,但我不會跟你一樣悲傷。

他強調,法醫需要明白家屬的感受,只是不可以代入、承擔家屬的悲傷。唯一可做的,就是協助。

做好自己的工作,了解有什麼可以幫助到家屬,就已經足夠。

【更多法醫系列報道】

【延伸閱讀】法醫剖屍以外的日常工作:活體取證破風化性侵案

【延伸閱讀】殮房解剖室直擊法醫剖屍工具 腐屍解剖要特別處理?

【延伸閱讀】法醫工作的背後與禁忌 當值法醫不能說得閒

【更多特殊職業的人物故事】

【延伸閱讀】80後法醫人類學家與亡魂溝通 為被埋沒的骨頭尋回身分【有片】

【延伸閱讀】菲傭斬死女戶主 法醫精神科醫生:被告患上精神分裂症

【延伸閱讀】不一樣的職業要解剖屍體 殮房服務員:第一次下刀手震震【有片】

撰文 : 楊宛茜 TOPick記者